今晚看到yeta討論「和田毅的一發病」的數據整理,心裡覺得很開心,所以也把自己身為和田迷的觀察給整理回應了一下,建議大家把兩篇文章一起搭配服用。



和田被打出去的經典表情


事實上,看到和田逐漸下降的被本率,其實讓我有點小小的訝異。因為在我個人的印象之中,和田在日職馳騁的顛峰,似乎是剛入職棒的2003年。那也是「 K博士」和田在目前的職棒生涯「K/9」唯一超過9的一年。

在2003年剛進職棒時,和田以他獨特的投球節奏與充滿對決氣魄的直球,在進入職棒後就揚眉吐氣。除了展現出超強的完投力,並在日本一與亞錦賽中都展現超群的壓制力。而最讓人驚異的莫過於和田 140公里上下的直球,看似不快的直球成了和田與打者對決的最強武器,2003年,和田的直球被打擊率只有 2成16,是洋聯所有主力投手中最低的。

之後幾年,和田在控球上的進步,讓他的保送減少,whip也因此下降,不過在我個人的觀察中,隨著和田的節奏與配球逐漸被打者適應、直球威力也產生下滑,也因此變化球的引誘逐漸成為和田奪三振的主要武器。在整體的感覺中,和田雖然還是年年十勝的穩定投手,但他的壓制力是或多或少有退化的。


 

壓制力退化,被全壘打的比率卻降低,何解?

首先就是yeta前文提到的用球改變,部分球團改用彈性係數較低的用球,加上洋聯各隊的大砲出現退化與移籍的斷層,造成洋聯2006年以來全壘打數的下降,這是整體外在環境的改變。是我們討論所必須先理解的前提背景。

此外,如果來看看和田本身的改變。我個人有兩點推論。

第一點,就是和田完投比例的下降,在進入職棒的前兩年中,那是王監督狂燒先發投手的顛峰,和田的完投場次分別是八場和七場。而當時最讓鷹迷印象深刻的就是在比賽後半段的和田,因為球威的下降,是很容易遭到砲擊的。

這點可以用數據來佐證參考,在此手上2004年出版的的Data Stadium的資料就找來補充一下。

和田2003年被全壘打的局次分配如下:

局次 對戰打數 被全壘打數 1本/打數
1局 101 3 33.1
2局 97 4 24.25
3局 85 0 -----
4局 96 3 32
5局 88 3 29.7
6局 84 4 21
7局 67 3 22.1
8局 52 3 17.3
9局 35 3 11.2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和田只要投超過六局(大約是用球數到 100),他的被全壘打率就會開始提高,到了最後的兩局被打出的機率更是倍數成長。或許近年完投場次的減少,讓和田失去球威的直球出現比率下降,而使他的被全壘打有所減少。這是我個人第一個推論。


 

第二點,就是配球型態的改變。在進入職棒的前兩年,由於和田高角度直球的威力強大,成為他主要的對決武器,相對來說被鎖定攻擊的機會較高。而2006年之後,與和田搭配的捕手從果敢大膽的城島換成保守閃躲的山崎。加上直球威力不若以往,和田以直球對決的比例降低,變化球的引誘雖然使的奪三振功力下降,但相對來說,也避免了體力下降後球威下滑所被打出的全壘打。

經過去年開刀後的調整,今年目前為止的三場出賽中,和田似乎重新找回了直球的球威。而加上高谷勇敢而靈活的配球,讓和田今年開季的球威讓人耳目一新。完全有回到2003年顛峰的感覺。在控球與變化球的成長後,今年重新找回直球威力的和田,能否爆發出更上一層樓的能量?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