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作為球迷,看了多少場職棒,得出兩個結論:

1.一次失誤埋下失分的危機
2.默契的重要。

今日台灣對波多黎各,可算是筆者人生中第一次在延長戰看突破僵局,總算開個眼界。(球迷:甚麼?你沒看過突破僵局! 我:對呀,我看的代表隊都不會拖到延長戰才分勝負,怎有機會看…)

然而在突破僵局,筆者更破信守備和默契的重要,因為今場台灣對波多黎各,台灣的敗陣就因這兩點而起。

話說第11局和第12局,台灣都因處理打者觸擊不當,而埋下失分伏線。

第11局,波多黎各派出Jay González代打,執行觸擊任務,當時投手是「小飛刀」陳鴻文,來到兩好一壞,Jay González觸擊並將球點向三壘,陳鴻文順利接球,球卻傳不出去,事後有指陳鴻文想傳出去的時候,遲疑該傳一壘還是三壘,或陳鴻文根本想傳三壘,卻因蔣智賢離三壘壘包一段距離,所以改變主意傳一壘已來不及。

當下筆者也這樣想,覺得陳鴻文遲疑什麼?但賽後回看這個Play幾次,加上正常守備流程,發現捕手高志鋼當時,是沒有明確提示陳鴻文該傳到一壘還 是三壘(例如比手勢指向那個壘包),只是望著陳鴻文接球,所以某程度這個算是默契問題,投手守備動作基本是聽捕手居多,如今高志鋼在這個Play當中沒作 提點,讓小飛刀不知所措,結果就造成後續的失分狀況。


陳鴻文事後非常懊惱

第12局,波多黎各如常一開始就觸擊,當時投手是潘威倫,結果對手點在投手丘和三壘間的位置,今次捕手高志鋼有提示,示意潘威倫要傳三壘,而潘威 倫快接到球的同時,也比手勢示意蔣智賢回三壘,怎料蔣智賢以為遊擊手會補位三壘壘包,乾脆原地蹲下讓潘威倫傳三壘,潘威倫見三壘擺了個空城陣也沒法傳三 壘,同時捕手高志鋼也立即比手勢改傳一壘,當然這已經來不及,又是一個滿壘危機,最後更被Aldo Méndez擊出逆轉滿壘再見全壘打,輸掉這場關鍵一戰。



這Play,一則敗在守備有問題,一則敗在默契問題。

賽後關於第12局這個Play筆者聽說已分成兩派,一派是蔣智賢在潘威倫「明確要球」時出來幹嗎,一派是遊擊手郭嚴文幹嗎沒去補位。其實依書直 說,請問各位有見過這情況,二、遊都去分補一、三壘包嗎?因為其實有雙殺可能的同學,你不知最後擊球手觸擊落點可從,1 -> 6 ->3守備也有可能。或者點到高空造成接殺,跑者回不及原來壘包,二壘沒野手怎殺掉跑者?

這部份還是讓專業球評解釋,筆者不詳述。

  

拉到第17分鐘

其實打球時教練常說要「喊出來」,讓隊友知道你想幹什麼,不是你跟隊友「心靈相通」就不用出聲。有球迷質疑球場這麼吵要喊到多大聲,筆者覺得沒關係的,聲音不行就比手勢。重要的比賽,不但有強烈的守備意識,還有隊友的默契很重要。

雖然台灣已無緣8強,但台灣不是只有P12,還要放眼東京奧運,不論教練團的調度、守備的細節、還有隊友的默契,趁機會檢討後再加強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蔣智賢 突破僵局 中華隊
    全站熱搜

    David W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