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消息來源】9月15日產經體育(SANSPO)
 
日本職棒組織與選手工會代表在14日,對於球季結束後各球團同時發出戰力外通告的提案,進行討論。雙方確定以兩階段實施為方針,今年起開始試辦。詳細規則將在10月1日舉行之實行委員會決議。
 
目前所謂的兩階段,大致是指球季和總冠軍戰結束後,分別對二軍和一軍的戰力外選手發出通告。
 
【chngyh簡評】雙贏的決定(不過得先花點篇幅解釋背景)
 
要談論這則消息,首先要解釋一下「戰力外」究竟是什麼狀況。顧名思義,戰力外就是球團認為一名選手已經無法提供任何幫助,因此打算將他摒除在外。然而戰力外並不等於解雇,這是很重要的觀念。不只是大多數台灣球迷會搞混,連日本球迷也不見得都了解。
 
被宣告戰力外的選手,可能其他球隊認為派得上用場,就會和所屬球隊討論交易的可能性,這時戰力外的選手就變成了「交易要員」的身份。在育成選手制度實施後,也有不少案例是球隊還需要這名選手,但由於各種原因希望將他放入育成選手名單,因此作出戰力外的動作。今年以養傷為主的陳偉殷就是一個例子,中日並沒有放棄他,但是由於支配下選手的70人名單不夠放,因此去年底以戰力外的方式將他移到育成明單。還有極少數的例子是球團反悔,最後仍讓選手繼續留下。
 
然而,大部份的選手並沒有這麼地幸運。通常在宣告戰力外之後,他們將會領到「自由契約」,已經決定退休的選手,則可能以「任意引退」的身份離開球團。以這兩種正式的名稱離開球隊的,才算是真正被解雇。拿自由契約的選手,之後就能和各球團接洽,試圖找到延續職棒生涯的道路,如果沒有球團願意收留,那麼也會走向退休一途。此外,現在許多球員就算真的想退休,也會直接拿自由契約,這樣他們才不會被原本所屬的球隊綁死,未來還有機會到業餘球界當教練。
 
2000年之前,各球團對於他隊的戰力外選手進行之測試,往往是獨自舉辦。不過從2001年起,由於各球團希望節省舉辦測試的開支,加上選手工會希望讓被戰力外的選手有更大的機會找到新東家,因此開始舉辦12球團共同測試會。事實上,近年不只是日本職棒的球團,連業餘球隊和海外職棒隊,都會前往挖寶。儘管許多球隊陸續恢復私下的測試,但是共同測試會的功勞仍不可抹滅。
 
可惜,共同測試會的時間是固定的,球團發戰力外通告的時間卻是多變的。近年就發生過極少數球團在共同測試會舉辦後,才對球員發出戰力外通告。由於時間太晚,各隊的戰力編成也都接近尾聲,球員幾乎無法找到出路,只能期望有能夠伸出溫暖援手的球隊。正因此,戰力外期間的明文化,也成為選手工會想爭取的方向之一。
 
這次的方針確立,不管對於球團或球員而言,都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不過詳細的狀況,還是得等到10月1日的實行委員會之後才能知道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ngy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