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直以來,總是聽到球團喊著「要解散」的聲音,雖說這樣的方法或許能夠刺激部分球迷進場救票房,但狼來了的戲法總不能一再使用。也時有聽聞「有企業想要籌組加入職棒隊、接手現在經營的職棒隊伍」,但大多是雷聲大雨點小。雖然是這樣,偶爾也是有好消息的,像是台啤曾經透露先組甲組再組職棒隊,台中市長胡自強也曾說過要組職棒隊。先不論實現與否,目前職棒隊只有四隊,對經營者來說的確是個警訊。

 

    過去,中華職棒聯盟最多曾有七支球隊參加比賽,若要算那魯灣職棒聯盟,那同一時期台灣職棒場上可是有十一支職業球隊。但在時報鷹因簽賭案解散、三商虎、味全龍結束球團經營後,中職僅剩四支球隊,而若干年後台灣大聯盟與中華職棒聯盟合併,中華職棒聯盟比賽隊伍再次成為六支,也為職棒再次帶來契機。但,職棒復興的契機卻又在一次又一次簽賭案後再次破滅。職棒十九年米迪亞暴龍隊涉賭遭停權,中信鯨無預警解散後,職棒二十年又只剩下四隊。現在中華職棒的狀況,真的只能說是「缺一不可」,只要少了其中一支球隊,那中華職棒聯盟就可以說是瓦解了。

 

    說來也很奇妙,像是職棒這樣的營利事業,一般來說球團都是希望以「賺錢」為主,但近期國內球團好似都以「少賠」為中心概念去經營,為什麼?為什麼大企業願意贊助但不願意經營?說穿了,其實還是球迷進場的問題。曾有球團提出數據,每場比賽的進場人數要到一定數字後,該場收支才會平衡。原本去年球季有一波棒球熱潮,但又因為假球案使得球迷不願進場,進而影響球隊收支。或許球團用心規畫活動、安排主場的飲食、交通等,但無奈的是假球傷害遠比這些來的大。

 

    若真要籌組職棒的第五支隊伍,首先必須要有企業願意出來號召,但台灣的企業大多是以贊助為主,鮮少有大財團、大企業願意經營。再來是球員的加盟問題,國內業餘仍不乏許多好手,其中更有許多早已成名的球員。或許仍有不少業餘球員或是高中、大學球員對職棒有夢想,但在大環境的影響之下,職棒球場到底能讓這些球員打多久,這也成了他們思考的問題。因此,有人選擇在縣市棒球隊、台電、合庫打球,而不願意投身國內職棒場上。

 

    以國內大企業不願、不敢出手經營的現狀來看,或許找尋外資籌組第五隊是個選擇,但這樣的選擇也是有些隱憂。誠泰COBRAS解散前兩年,原本是預定由九禾企業來接手經營,但之後因故被否決,再由林致光先生繼續經營誠泰COBRAS,該球季結束後則是由米迪亞經營該職棒隊,並更名為米迪亞暴龍。如果連國內的企業我們都無法了解他們的經營狀況和背景了,那外資進來我們有辦法了解嗎?

 

    如果根據報載,以大陸球員為主的話,我們能否從其中得知他們的棒球水準?倘若差距過大,這支球隊是否也會影響票房?是否會有太多球迷願意欣賞這種「大人打小孩」的球賽?另外,這支球隊的住宿與交通方面問題要如何解決?如果沒有相關的配套措施就倉促成軍,這樣的球隊在管理上、紀律上一定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個人認為第五隊的誕生對國內職棒是個暫時的止痛劑,但以外資為主的大陸隊伍,個人認為是雙面刃。除了相關單位運籌帷握必須拿捏好分寸外,審核與相關機制必須建立好再實行較為妥當。但,無論如何,前提是改善國內的運動環境,讓制度健全、讓球員有保障,並且不再讓球員涉汲簽賭,否則就算有第六隊、第七隊願意加入都是枉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