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綜合棒球 (38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zax12345xx 編輯:陳穎

先來聽首韓國「WHAT!」樂團的歌:



「WHAT!」樂團在2005年5月18日以樂團名稱「WHAT!」發明首張同名單曲,上面這首歌就是他們的出道主打歌「就仔細看吧」。到目前為止「WHAT!」樂團一共發行了1張單曲、3張專輯,分別是:

第一張單曲 WHAT! 2005.05.18
第一張專輯 WHAT! 2006.04.28
第二張專輯 Sprit vs Soul 2007.10.30
第三張專輯 3 2010.01.18

「WHAT!」樂團的主唱李尚勳(이상훈)在成為一名歌手前的職業,是一名足跡橫跨韓國、日本、美國的左投手。

1993到1995年間李尚勳在韓國職棒LG雙子隊擔任先發投手,1994年拿下18勝,1995年則是主投228.1局拿下20勝,防禦率僅2.01,並有12場完投紀錄,WHIP值更僅有0.87。1996年開始李尚勳轉任後援投手角色,1997年以37次救援成功奪得救援王。

1998、1999年李尚勳轉戰日本職棒中日龍隊,成績也不算差,留下主投128局,7勝5敗3救援成功的紀錄。

1331707758-4205865072_n
▲李尚勳加盟波士頓紅襪隊。(圖片來源:痞克邦運動邦

2000年李尚勳轉戰美國職棒波士頓紅襪隊,在3A主投71局投出73次三振防禦率僅有2.03,升上大聯盟的表現也算中規中矩,11.2局投球中防禦率是3.09。2001年李尚勳整季都在3A度過,主投53局防禦率是5.43。2002年雖轉至奧克蘭運動家隊,但因傷之故並未留下任何成績,隨後返回韓國母隊LG雙子隊。

李尚勳曾在2002年釜山亞運代表韓國隊出賽,2002與2003年在LG雙子隊也分別為球隊拿下18、30次救援成功。2004年李尚勳轉隊至SK飛龍隊,但在季中宣布引退,並宣布此後將轉行為樂團主唱。

1331707758-2640070401_n
▲加盟波士頓紅襪隊後,李尚勳成為韓國棒球選手中,擁有美、日、韓職棒經歷的第一人。(痞克邦運動邦
 
李尚勳是韓國棒球選手中,擁有美、日、韓職棒經驗的第一人,在台灣較廣為人知的韓籍左投手具臺晟(구대성),要到2005年至效力紐約大都會隊時,才達成在美、日、韓三國都有職棒經驗的紀錄。

※原作者部落格:滷味看韓國棒球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出自:The New York Times 中文翻譯:KeeperOf7Key 

Young Arms and Curveballs: A Scientific Twist
年輕的手臂與曲球:一場科學角力

By BILL PENNINGTON
Published: March 11, 2012

For decades, it has been an article of faith for parents of young pitchers: Do not let them throw curveballs. The reason was simple. Contorting elbows — all in the service of ever more competitive baseball at ever younger ages — puts more strain on the joint than arms can handle.

幾十年來,不讓小孩子投曲球一直是爸媽的信仰。原因很簡單,在競爭始終激烈的少年野球裡,控制手肘讓手臂關節承受過度的張力。

But as the research into the biomechanics of pitching has evolved, the debate has grown more robust, and more perplexing. A recent major study shows curveballs pose no greater risk than that of other pitches. And many studies lately have shown that the greatest threat to young arms is not throwing curves but making too many pitches of any kind.

但隨著投球力學研究的進展,爭議越來越強烈,也越來越使人困惑。最近研究指出投曲球並不會比投其他球種有更大的風險,而更多研究隨著發現年輕手臂最大的威脅並非是投曲球,而是過度的投球。

“Science is banging heads with intuition and gut instinct,” said Glenn Fleisig, the research director of the American Sports Medicine Institute, who has conducted studies on breaking balls and young arms since 1996. “For years, we told people that curveballs were bad. Then we set out to prove it. We did not prove curveballs are safe, but we could not prove they were dangerous.”

American Sports Medicin Institute的研究主任Glenn Fleisig從1996開始做了一系列年輕手臂與變化球的研究。他說;「科學衝擊了普遍的認知與直覺。一直以來我們告訴大家說投曲球不好,然後我們著手證明這件事。我們沒有證明丟曲球是安全的,但我們也沒有證明投曲球很危險。」

研究論文:A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Youth Baseball Pitches: Is the Curveball Potentially Harmful?

Like a pitcher and a catcher disagreeing on pitch selection, the opposing sides in the debate could not be more closely allied. Dr. James Andrews, the orthopedic surgeon to many athletes, is a founder of the American Sports Medicine Institute and has written with Fleisig some of the studies that have failed to prove that curveballs are hazardous to young arms. It has not stopped Andrews from challenging the results.


就如同投捕對球種意見不同一般,正反的說法都沒有個定論。幫許多運動員執刀的外科名醫James Andrews是American Sports Medicine Institute的創辦人,也和Fleisig共筆過一些研究,但都沒辦法證明曲球會對年輕手臂帶來傷害。但這些結論並沒有讓Andrews停止質疑這些研究成果。

研究論文:Risk of Serious Injury for Young Baseball Pitchers: A 10-Year Prospective Study

“What we found out in the lab is true,” Andrews said. “For pitchers with proper mechanics, the force of throwing a curveball is no greater than for a fastball. But that’s not what happens in reality on the baseball field. Many kids don’t have proper mechanics or enough neuromuscular control, or they are fatigued when throwing curveballs. Things break down.


Andrews說:「我們在實驗室的發現當然是真的。對那些以適當機制投球的投手們,投曲球承受的力量並沒有比投快速球來得大。但是在現實的球場裡並非如此。許多小孩並沒有適當的投球機制或是肌肉控制,或者是當他們在疲勞狀況下丟曲球的時候,就會出問題。」

“Those are the kids I’m seeing every day in my operating room.”

「而這些孩子每天都會出現在我的手術室裡。」

Little League Baseball imposed strict per-game pitch limits five years ago, but Andrews said he performed about seven times the number of arm operations on young pitchers that he did 15 years ago.

少棒聯盟五年前實施嚴格的逐場投球限制,但是Andrews說他幫年輕手臂開刀的數量跟15年前相比是七倍之多。

Last year, the findings of a study conducted on more than 1,300 pitchers from 8-year-olds to college students, were released by Little League Baseball, which had commissioned it with USA Baseball. Thre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researchers surveyed the pitchers over five years, annually assessing multiple factors: number of innings pitched, kinds of pitches thrown, number of teams played for and any arm pain or injuries experienced. The answers were analyzed to judge which factors influenced injury risk. The test group included 410 Little League pitchers.

去年,少棒聯盟釋出一項與美國棒協共同委託,針對8歲到大學生總共1300名投手的研究成果。三名北卡羅萊納大學的學者在過去五年調查這些投手,並對多項因素做年度的評估:投球局數、球種、打過的球隊、手臂的疼痛或受傷。評估結果分析後被用以判斷哪項因素會影響受傷風險。試驗組包含了410名少棒聯盟的投手。

研究論文:Pitching Practices and Self-Reported Injuries Among Youth Baseball Pitchers: A Descriptive Study

“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between throwing curveballs and injuries or even arm pain,” said Johna Mihalik, who wrote the study. “It was surprising in a sense because of the conventional thinking about curveballs, but we were well aware that the studies by Dr. Andrews and Glenn Fleisig had come to similar conclusions. That’s what fueled our study.”


主筆研究成果的Johna Mihalik說:「並沒有發現投曲球和手臂受傷或疼痛有任何關聯。這是讓人驚訝的結果因為傳統都認為曲球不好,但是我們發現名醫Andrews與Glenn Fleisig也有類似支持我們研究成果的結論。」

Stephen D. Keener, the president and chief executive of Little League International, said that deliberations among youth baseball leaders about banning, by rule, all breaking pitches had led to the commissioning of the study. When the findings did not link curveballs to injury, he said, Little League felt compelled to maintain the status quo.

國際少棒聯盟的主席兼執行長Stephen D. Keener說,少年野球的主導者對禁止所有變化球的規定非常慎重,所以才委託這次的研究。Keener說當結果並沒有將曲球與受傷聯結在一起的時候,少棒聯盟便覺得必須維持(可以丟變化球的)現狀。

“It doesn’t mean we’re advocating throwing breaking balls,” Keener said. “We don’t promote it. We just think it’s very difficult to regulate it out of the game, and there is no data to show that throwing breaking balls is at the root of arm injuries.”

Keener說:「這不代表我們鼓勵丟變化球。我們沒有提倡變化球。我們只是覺得很難完全將變化球排除在比賽之外,此外也沒有任何資料顯示變化球是手臂受傷的根源。」

Dr. Timothy Kremchek, an Ohio orthopedic surgeon who is the Cincinnati Reds’ physician and whose practice frequently treats youth pitchers, called Little League’s stance irresponsible.

俄亥俄的一位外科醫生,同時也是紅人隊的隊醫Timothy Kremcheck常常為年輕的投手開刀。他說少棒聯盟的態度根本是不負責任。

“They have an obligation to protect these 12-year-old kids and instead, they’re saying, ‘There’s no scientific evidence curveballs cause damage, so go ahead, kids, just keep throwing them,’ ” Kremchek said. “It makes me sick to my stomach to watch the Little League World Series and see 12-year-olds throwing curve after curve. Those of us who have to treat those kids a few years later, we’re pretty sure there is a cause and effect.”

「他們有義務要保護這些12歲的小朋友,但他們卻說沒有科學證據說曲球造成傷害阿,所以就讓他們投投久了他們就不會想投了嘛(誤)。」Kremcheck說:「當我看少棒聯盟的世界冠軍賽然後看著12歲的小朋友們狂投曲球,實在讓我很反胃。我們這些幾年後要治療這些小孩的人,非常確定是有因果關係的。」

Kremchek said he performed 150 elbow ligament reconstructions a year, a complex operation named after the former major league pitcher Tommy John, who had the surgery when it was developed in the 1970s.

Kremchek說他每年要做150個手肘韌帶重建術,也就是以大聯盟投手Tommy John命名,在70年代發展出來的手術。

“Seventy percent of those surgeries are pitchers who haven’t hit college yet,” Kremchek said. “I ask each one the same question: when did you start throwing curveballs? And they say: ‘I was 10. I was 11.’ Sometimes, it’s 9.”

「這些開刀的投手們有七成都還沒上大學呢。」Kremchek說:「我問他們每一個人同樣的問題:你啥時開始丟曲球的?他們說十歲啦、十一歲啦、有時候還有九歲的哩。」

Kremchek coaxed about eight Ohio youth leagues to prohibit breaking pitches. The umpire issues a warning the first time he suspects a pitcher has thrown a curveball, slider or other breaking pitch. A second offense means the player must stop pitching.

Kremchek說服大約八個俄亥俄的少棒聯盟禁止投變化球。裁判如果看到投手疑似投曲球或是其他變化球種會先警告。再被抓到就不能再投了。

“The mothers in those leagues are the biggest fans of those rules,” Kremchek said. “It’s not a hard call for the umpires. A 12-year-old trying to throw a breaking ball is pretty demonstrative as he does it. You can tell.”

「聯盟裡的老媽是最支持這些規則的。」Kremchek說:「這樣的判決對裁判來說並不難。當一個12歲的投手試著要丟變化球的時候是很明顯的,一看就知。」

But Keener said that rule, if enacted by Little League, would be hard to enforce across its more than 7,000 leagues.

但國際少棒主席Keener說這條規則如果立了,很難在超過7000個子聯盟裡一併執行。

“I applaud people for trying to do it,” Keener said. “But we often have volunteer umpires in a Little League trying to make balls-and-strikes calls and basepath calls, and it would be a very hard thing to ask them to also decide if a pitcher intentionally tried to throw a breaking pitch. What if that pitcher just has natural movement on his fastball?”

「我為那些試著推行的人大聲叫好。」Keener說:「但是我們的裁判都是志願者,試圖判決好壞球邊線球,很難再要求他們去判斷投手是不是故意丟變化球。如果那只是那個投手快速球的自然軌跡呢?」

One aspect of the curveball debate, and the studies it has spawned, that everyone agrees on is that throwing too many pitches of any type is the biggest danger.

在曲球的爭議中以及相關研究中有個觀點是大家都同意的:投太多球是最大的風險。

As surprised as Mihalik might have been about her study’s findings on curveballs, what alarmed her most was the number of pitches thrown.

雖然Mihalik可能對她的曲球研究結果感到驚訝,讓她最擔心的則是投球數。

“So many were playing for three teams at once,” she said. “And the data was extremely clear that overuse led to injury more than any other factor.”

「太多人一次就打三隊」她說:「而且資料明顯的指出過度使用導致受傷的程度遠遠超出其他因素。」

That, too,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indings of more than 15 years of research at the American Sports Medicine Institute, and similar studies around the country.

這份結果也與15年前American Sports Medicine Institute所做的研究一致,而且類似的結論滿地都是。

“Maybe asking whether the curveball is safe is the wrong question,” Fleisig said. “Maybe the question should shift to this: Are you overdoing it? Because there is no question, scientifically or anecdotally, that too much throwing leads to injury, and often it’s serious injury.”

「也許『曲球安全嗎』是個錯誤的問題。」Fleisig說:「也許真的問題是『你是不是太操了』,畢竟不管是科學上或是殺豬公的看法,毫無疑問過度投球導致受傷。而且都是大傷。」

Little League instituted pitch limits based on research conducted by Andrews and Fleisig. This season, the limits are 85 pitches a day for 11- to 12-year-olds and 75 pitches for 9- to 10-year-olds. Rules also mandate days off between pitching appearances. Other recommendations by Andrews, who is on Little League’s board, and Fleisig, who acts as a Little League adviser, include a break of months from overhand throwing and competitive pitching, a 100-inning annual limit, avoiding radar guns and barring pitchers from playing catcher.

少棒聯盟基於Andrews與Fleisig的研究實施投球限制。在本季,12歲的每日投球限制是85顆、而9-10歲則是75顆。規則也要求上場的間隔。少棒聯盟委員會成員的Andrews與聯盟顧問的Fleisig還有其他的建議,包括高壓投球以及高強度投球後的月休、年度100局限制、不使用測速槍、以及禁止投手不投球時兼捕手。

In 2007, the first year of the Little League pitch restrictions, Tyler Richards and Kyle Cotcamp logged many innings as their Hamilton, Ohio, team reached the World Series. They also pitched for a travel team.

在2007,也就是少棒聯盟投球限制的第一年,Tyler Richards與Kyle Cotcamp隨著他們在俄亥俄Hamilton的隊伍打進世界冠軍賽,吃了一大堆局數。他們還幫一個巡迴隊投球。

Two years later, Richards had Tommy John surgery. Kremchek performed the operation, as he did for Cotcamp last year.

兩年後,Richards開了TJ。Kremchek當時幫他開刀,而去年Kremchek則是幫Cotcamp動刀。

“I just pitched way too much,” said Richards, now a high school junior who has resumed pitching.

「我就是投太多球了。」現在已經恢復投球,是個高中生的Richards說。

He added: “I should have just said no. I should have rested my arm.”

他進一步的說:「我應該拒絕並讓我的手臂休息的。」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片名:Pitcher and the Pin-Up ( 又名The Road Home )
導演:Drew Johnson
主演:祖魯強森(Drew Johnson)、可琳娜哈妮(Corinna Harney)
發行:Screen Media Films 年份:2004

海報

丹尼福斯特(Danny Foster,Drew Johnson飾)跟瑪麗莎柯提斯(Melissa Curtis)是一對青梅竹馬、從小就一起在賭城拉斯維加斯長大的超級好朋友,兩人親密的程度幾乎到了玩耍遊樂都形影不離的程度,而昔日兩小無猜的他們更曾相互許諾,長大後一定要共結連理。

IMG_6214
昔日兩小無猜的男女主角

隨著年齡逐漸增長,熱愛棒球的丹尼憑著投打雙棲的優異天賦,不斷在綠色鑽石場上盡情展現、揮灑他的才華。活潑外向、愛熱鬧也愛玩的瑪麗莎雖然仍不時會到球場為好友聲援打氣,但是必須長時間苦練球技的丹尼卻還是無可避免地與瑪麗莎的生活圈漸行漸遠。越來越少的相處時間,讓丹尼只能將愛意深藏心中無法說出口,而關鍵的轉捩點發生在兩人高中畢業準備升上大學的那一年……

在這一年當中,受到大學球隊青睞的丹尼決定遠赴大城市洛杉磯繼續他的棒球之路。而甫經歷母喪、鎮日活在父親借酒澆愁慘況下的瑪麗莎則選擇了及時行樂來暫時忘卻現實生活的不如意。沉浸在新鮮朋友、新鮮生活中的瑪麗莎面對男孩即將遠離家鄉的決定儘管略感不捨,但卻並未因此停下腳步好好思索兩人共同的未來,丹尼也就這樣進入到他下個階段的棒球人生,距離也漸漸隔斷了兩人的聯繫。

按部就班從大學校隊畢業後進入小聯盟,一步一腳印踏實追逐大聯盟棒球夢的丹尼,儘管在球場上仍然持續有著優異表現,甚至還帶領球隊打進了大學棒球世界大賽,但心中一直希望能夠與瑪麗莎有個快樂結局的他,卻赫然發現女孩竟已和別的男人訂婚,二十多年來的美好夢想倏然幻滅。

IMG_6221
丹尼帶領球隊贏得大學棒球世界大賽冠軍

其實在瑪麗莎的心裡,丹尼向來佔有極為重要的一席位置,不過礙於命運無情的捉弄,原本希望好好讀完大學、成為一個詩人並出版詩集的昨日夢想卻逐漸不敵現實環境的變化。身材姣好的她先是被控制慾極強的男朋友安排擔任性感模特兒,更誤打誤撞成為了全美知名成人雜誌「花花公子」(PLAYBOY)的封面女郎,而之後更屈服於男友的經濟狀況而不得不繼續從事這個他壓根不想做,卻能夠為她帶來極佳收入的工作。

就在男女主角的人生看似漸行漸遠之際,某場比賽裡一記直擊丹尼頭部的觸身球卻再度拉近兩人的距離。雖然因為這記觸身球導致丹尼必須經歷極為艱辛漫長的復健,但瑪麗莎卻因為這件事重新體悟到丹尼對自己的重要性,且因朝夕相處的照料病情,使得兩人的感情迅速回溫。

IMG_6223
受傷期間瑪麗莎對丹尼無微不至的照顧

好不容易丹尼傷癒復出,再度回到自己最愛的棒球場,無奈上天卻再一次捉弄了這對有情人!這次是瑪麗莎發自己懷孕而不得不被迫選擇與男友走入婚姻,兩人的未來再度成為彼此遙不可及的想望……。究竟丹尼與瑪麗莎這對歷經波折的苦情鴛鴦究竟能否有情人終成眷屬?生命中其實有過多次選擇機會的瑪麗莎,為何面對苦苦等待的丹尼卻總是在最後關頭放棄,讓兩人在情路上始終無法交集?傷癒之後的丹尼是否能繼續保有在球場上的競爭力,一步步實現他的大聯盟之夢?一段交錯棒球、愛與抉擇的故事將在「Pitcher and the Pin-Up」裡上映搬演…

IMG_6216
電影劇照

比起「Pitcher and the Pin-Up」(中文暫譯「投手與美女」)這個類似「美女與野獸」的片名,另一個片名「The Road Home」對於講述男女主角渴望愛情與共組家庭的本片似乎來得更為貼切,也與棒球最終要奔回本壘(Home)的意境較為符合。除了片名取得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之外,其實這部2004年的獨立製片另外還有許多讓人猜不透的食神地方!

首先是劇中的敘事方式,不同於一般電影的拍攝是採用順敘法或倒敘法,開端看起來像是倒敘法,演到一半卻發現原來一開始的劇情只是故事的中段,隨後又改變為順敘的說故事方式直到片尾。雖然類似的時間安排在其他電影中也不算少見,不對過對於劇情頗為簡單的本片來說。卻因為時點交代不清而讓人感覺此舉略嫌畫蛇添足。加上導演在片子的前半部老是喜歡用晃動鏡頭的非寫實手法拍攝影片,細想之下卻又看不出使用這種手法存在的意義(也就是說不這樣拍觀眾也能看懂劇情),猜測要不就是初執導演筒的導演大人難得逮到拍片機會而藉故賣弄一番,要不就是為了拍出賭城華麗中帶點頹廢的感覺而模仿「遠離賭城」(Leaving Las Vegas)的拍攝手法吧?只是話說回來,這部片的劇本基調是結合明亮健康的棒球運動與柔和甜美的愛情故事,用這樣的拍攝手法實在是不太速配啊~~~

IMG_6219
電影劇照

--待續

正義鷹大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肯米

藝人有能力加入職棒球隊嗎?雖然僅是熱身賽,但藝人澎恰恰卻也得到統一獅隊給予的機會,面對對岸最強的天津獅,先發一局無失分完成個人生涯重要里程碑,也看到統一獅隊不僅給予曾是體育主播羅國禎圓夢的機會,甚至也給予澎恰恰完成夢想。

肯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肯米

最近,網路上流行著一股六格漫畫,就是某個流行名詞給別人的印象為何,無論是學校,國家,地區都曾經出現相當有趣的畫面,如今這股風潮吹往中華職棒,究竟中華職棒給予普羅大眾們的印象是什麼?且讓我們來看看。

肯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肯米

國防部日前將兵役從83年1月1日出生的役男從民國102年開始就可以僅接受4個月的軍事訓練,而在103年底還要全面實施募兵制,這個新政策的確讓年輕的棒球員有辦法解除無法出國的難題,真是一大利多。

肯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肯米

就當中華職棒新球季即將開打之前,有消息傳出「也有無線台想要播職棒」,而也有傳言指出壹電視對手機和平板電腦對轉播中職有興趣,這對中華職棒來說的確是好事。

肯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肯米

這標題並不是要煽動球員要往哪走,而是在看到新聞後有感而發的思考模式,究竟球員往後應該要在小聯盟熬好幾年拿小額簽約金?還是到日本發揮實力讓大聯盟來挖角?是很值得商榷的事。

肯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肯米(kenmy)

曾經在台灣職棒三商虎隊打球的洋將魔拉,在昨天宣布退休,結束了長達13年的美國職棒球季,而這位39歲的洋將也是至目前為止,離開中華職棒後在美國職棒大聯盟打球最長的紀錄。

肯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AT.jpg     2011年,算是中華職棒難得平靜的一年,前面幾年遇到不少的風風雨雨,也讓不少的棒球迷們傷透了心,更讓許多的棒球迷離開中職只關心海外職棒,甚至有些球迷從此退出球迷的行列。但筆者並沒有因此而離開,並不是因為筆者對於中華職棒期待多深,其實筆者對於中華職棒的失望也不少,但筆者認願意看中職,是因為對於棒球的熱愛,以及珍惜無論透過棒球轉播,還是赴場看球,筆者還能在臺灣的棒球場裡,能夠享受將課業、生活壓力拋在一邊,單純享受屬於自己國家的棒球的機會,並想繼續給那些在中華職棒能持續老實打球的球員們熱切的掌聲。

張定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余政憲表示:「現在台灣球員不好教,還百般挑剔嫌教練不會教!不可思議。」 李來發教練:「有部分國內青棒球員很『娘』,不能罵、不能罰、不能吃苦,很難帶!」 出處:2011-12-26 中國時報 == 我覺得這兩句在同一篇新聞的話裡正好可以當作對照,余政憲那句話當然不是在批評自家高苑高商青棒隊的總教練李來發,但把李來發的話拿來與余政憲說的話相互對照,台灣球員嫌教練不會教,看起來還真的不是沒有理由的。台灣的棒球界人士老是在輸了一場比賽後就開始「檢討」,但真正該檢討的,或許是這些老是在檢討別人的教練們。(陳穎)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肯米

昨天肯定是台灣棒球當中相當悲慘的一天,前台南縣議長吳健保被控勾結球員打假球詐賭案,台南高分院維持原判,吳健保仍然判決兩年,併科罰金僅22萬元,這對所有認真打球的球員,卻因為有假球案出現而受到影響的球員,實在是很大的傷害。且這樣兩年的判決對吳健保不痛不癢,得利得很大,卻沒有辦法重判。

肯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肯米

最近吵的不可開交的國訓白隊,因為教練團的關係讓國訓白與國訓藍該場積分取消,也因此從預賽第一名掉到第二名,昨天與桃園航空交戰,被航空以5:3打敗,最終算計到最後,無法在冠亞軍戰對頭,也讓國訓隊最近的醜聞案,畫下一個最糟的句點。

肯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jpg  
▲81歲的職棒夢。

文:suzhou(本文經原作同意後編輯與轉載)

韓國職棒二軍聯賽唯一的地方專屬二軍球隊高陽驚奇隊,在11月23日舉行球員測試會,共吸引超過300名球員報名參加。測試會這天 ,來了一名81歲的高齡球員장기원,也想透過測試一圓職棒夢。  

這位老先生在戰前曾經打過學生棒球,帶領光州工業高校隊拿下準優勝的佳績,但後來因為625戰爭去服兵役而中斷棒球生涯。由於他過去是一名投手,所以在測試會中也是以投手的身份參與測試,最快球速仍有時速80公里。

6.jpg
 
近二十年來這位老先生持續活躍於首爾的社區乙組棒球隊,目前他仍固定擔任先發投手,是韓國年齡最高的現役球員。

高陽驚奇隊預計將是一支由35名左右的球員與8名教練所組成的球隊,這支球隊隸屬於地方政府,僅成立二軍球隊在韓國職棒打二軍聯賽,未來也沒有升上一軍的計畫。高陽驚奇隊的球員薪資平均年薪約韓幣1800至2200萬元(約新台幣50至60萬元)。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肯米

昨晚在誠品書店,邊看書時剛好看到電影介紹,在棒球迷特別熱衷的數據派中看到Money Ball的預告,因為今天是電影Money Ball的上映日,也難怪許多朋友們都在網路上紛紛問到有沒有人要揪團看球,由布萊德彼特、菲利浦西摩霍夫曼主演的魔球,將帶給球迷們另外一種與金錢帝國堆積起來不同的感觸,改編從美國著名作家麥可路易士同名真實事件小說 “魔球”中得到靈感,以下是魔球電影的劇情介紹簡介。

肯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新公司上班,整整一個禮拜。離開待了9年半的緯來體育台,轉到新環境,有些需要調整的地方。

先來談工作的部分,其實就是電視新聞跟網路媒體的差異。
最大的不同,在於截稿時間。以前只要在開播前,把負責的新聞做好,但現在得跟其他網路媒體比快,工作安排的節奏也大不相同。如果國外媒體在台北下午3點,報導NBA勞資談判,可能半個小時之後,就得把新聞寫好上稿。
這原本就是新聞人該有的能力,不是嗎?

來到新東家,也考驗我的「新聞鼻」。
以前賣的是「畫面」,現在只能用文字決勝負,處理手法當然大不相同。用文字報導體育賽事,即使描述得像天橋底下說書的,還不如給你看30秒畫面的臨場感。要如何找到不同於電視新聞的切入點,成為我目前最大的課題。

必須有深度,才能寫出吸引人的報導。當然,要吸引讀者,還有更快的方法,不過並不是我想走的路。

我不想寫類似「球星女友裸照外流」、「細數球星風流史」之類的報導,雖然我也愛看,但我相信,真正愛體育的閱聽者,除了看這些花邊新聞之外,也期待記者們寫出有內容的報導。

說到這點,請容我「老楊賣瓜」一下,我所服務的nownews運動中心,臥虎藏龍!無論是挖新聞、找素材、整理資料、或者分析問題,都難不倒這群好手。有些朋友不屑網路媒體捕風捉影,長官也不希望用這招來騙點閱率,給我們的要求是,不要無中生有,過濾新聞來源再寫。所以如果您有這方面的疑慮,請再觀察一下,我相信nownews的體育新聞,會努力提升形象指數。

除了工作之外,這次轉換跑道,最大收穫是,改善身心健康。

我總是儘量保持愉快心情過日子,但生活嘛,總有煩惱出現。有時躺在床上,該是睡覺時候,腦袋裡卻想著「哎呀,今天這則新聞處理得不好」、「明天恐怕會下雨,職棒比賽不打,那該做什麼新聞才能吸引觀眾?」有時這麼一想,腦袋停不下來,猛一看桌上時鐘,「夭壽!已經清晨5點了...」甚至惡性循環,好幾天都失眠,明明身體很累卻睡不著,真痛苦。

嚴重的時候,我連看到床都害怕。

另一個苦惱的地方,就是作息時間跟親友不同。
朋友、同學約吃飯,往往很難配合,甚至家族聚會都不一定能出席。慢慢地,好像就跟朋友們斷了線,同學甚至開玩笑說「看到你參加聚會,比看到哈雷彗星還難...」

體育新聞下班時間,大多是職棒轉播結束後1.5至2小時(新聞一小時、加上開會檢討、分配明日工作),有志加入緯來體育新聞的朋友,不妨先計算一下,這樣下班時間會是幾點。下班回到家,往往家人都已經睡著。這也難怪職棒「一不小心」多打個30分鐘,同事就在辦公室裡呼天搶地、唉爸叫母、此起彼落、不絕於耳!

為了脫離這樣的困境,我從年初就計畫改變,但我沒辦法改變不能掌控的因素,最後只有改變我自己,那就是辭職,從新出發。遞出辭呈後,還跑去福岡玩了6天,正好軟銀鷹隊例行賽封王,福岡地區百貨公司打折,看到比台灣職棒更大手筆的「優勝特價慶祝」。

離職後原本計畫休息一下再出發,不過就在我暢遊北九州的假期中,一位過去的長官得知我離職的消息,問我要不要到nownews寫體育新聞?上班時間配合家人作息、學到不同以往的新聞處理手法,還可以多認識新朋友,這些理由聽起來挺不賴的,於是就來到新公司。

很少如此透露心聲,也是第一次在這裡,寫了這麼長的一篇文章,畢竟離開待了9年半的「第二個家」,心裡的百感交集,促使我留下這段期間的心路歷程。網路上的朋友從我離職,就猜測緯來待遇不好、主播農場...,我向各位感興趣的朋友報告,緯來給我的待遇,沒有其他電視台好,但「比上雖然不足,比下卻是有餘」!當然我也有自信,我的表現絕對物超所值。

最後要請各位好朋友,除了繼續按時收看緯來體育新聞之外,也請有空就到nownews網站瀏覽一下,看到小弟的報導,也請您高抬貴手點閱^^,如果您有任何意見,歡迎透過部落格讓我知道,請大家幫助我繼續成長,謝謝!


masan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肯米

就當大聯盟五場比賽都比完後,球迷們可以就近大聯盟球員的比賽,而在台灣方面球員也接受了不小的刺激,包括比賽經驗及抗壓性,更重要的是,邀請大聯盟球星來台原本預計五場都滿場才會賺錢的悍創公司,收支也幾乎打平沒有虧損,打響自己的知名度,而轉播單位民視付出500萬的轉播權利金,但也因為廣告做的很好,賺進2000萬元,多了這筆收入,想必往後更能提升轉播的意願。

肯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ludwin 編輯:陳穎

職棒圈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兩支不同球隊的替代役球員在向球隊報到後聚在一起吃飯,球員A看到球員B拿著全新的手套,向球員B調侃說他怎麼一入隊就去買新手套,結果球員B說:這是我們球隊每個入隊的新人都有配給的基本配備。

聽來讓人莞爾,但職業球團本來就該是這樣。郭李建夫和林威助進阪神虎隊時,球隊除了配給的球具外,還介紹他們什麼地方可以訂做手套,倪福德、王建民、郭泓志甚至更早的陳金鋒在大聯盟一登錄,就有專屬櫃位和球衣球具。只有中華職棒比較特殊,球迷會幫球隊哀嚎說:球很貴、球衣很貴......

其實這都是把球團收入簡化到只有進場門票,所以才會覺得什麼都貴。國外的職棒都是大企業才供得起嗎?也不盡然。日本職棒這三十年來倒掉的、合併的、換老闆的球隊也不少,光橫濱就有兩次,阪神則是自己母企業被收購,母企業的母企業(好饒舌)當年也經營過球隊搞不下去賣給租車的*阪急=歐力士),直接倒掉的像是近鐵也是一個例子。但他們當初在經營時,有這樣刻骨銘心的省錢嗎?並沒有。為什麼?因為人家有完整的行銷體系和贊助規劃。

光是全國和地方頻道的轉播授權金就可以撐起半支球隊,加上和地方合作的推銷看球,各式各樣的週邊活動讓球團在除了球場那個小小的「週邊商品販賣部」以外,還有很多很多的授權收入可以拿到,這都是錢。相比之下,中職真的是「坐票亭翹腳等收錢」......喔不!說不定還搞不清楚票價多少,這樣會虧損也是當然。也難怪會有球團不供給球員手套、球具的「笑話」傳出了。

文章標籤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肯米

雖然大致已經確定,還有少數幾位選手還沒肯定給予答覆,不過目前看來中華隊已經公佈32人名單,僅差幾位選手,也將這些選手列出,讓大家觀察看看是否有不錯的選手可以值得期待。

肯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jyen 編輯:陳穎

聽到「德國棒球」,台灣球迷常會有這樣的疑問:德國有人在打棒球嗎?事實上,德國境內的棒球隊密度其實蠻高的,人口超過十萬人的城市大概都會有一支以上的棒球隊,球隊層級也分得很細,可以分成五級,其中兩級是聯邦聯賽甲、乙組。

最近和西雅圖水手隊達成加盟共識的Daniel Thieben,其所屬的Buchbinder Legionaere隊,則是德國棒球隊裡的邪惡帝國。Buchbinder Ledionaere隊原本叫做Regensburg,Regensburg是一個人口數十幾萬人規模的城市,這支球隊並不是真的在Regensburg這個城市裡,而是在附近名叫Buchbinder的地方,因此這兩三年才會改名。

Buchbinder Legionaere隊是如何邪惡呢?美國職棒大聯盟過去幾年從德國簽走的十多名選手中,有三分之二出身自Buchbinder Legionaere隊,從此就可以略知這支球隊在德國的邪惡程度。Buchbinder Legionaere隊也擁有全德國唯一的棒球體育學校。德國的體育學校和台灣不太一樣,學校本身基本上沒有太多的訓練課程,但會要求學生去打各種聯賽,且每個人要打兩種不同運動的聯賽。所以一般德國棒球選手都是在春、夏兩季打棒球,到了秋冬兩季則改打手球,大部分的高階棒球選手同時也具有手球選手的身份。  

全德國最好的兩座棒球場也都是Buchbinder Legionaere隊的,雖然觀眾席不多,一座三千人,另一座應該有五千人,但場地是國際級的,是受到認證可以舉辦世棒賽的場地。而且這支球隊長期都是德國前三名的球隊,農場體系非常的完整。一般來說,德國聯邦聯賽像歐洲的足球隊一樣,是要在甲乙組間打升降級的,打得好的乙組球隊可以升甲組,打得爛的甲組球隊則會被降到乙組。但是Buchbinder Legionaere隊沒有這個困擾,因為他們同時在甲乙組都有球隊,三級地方聯賽:地區聯賽、區域聯賽、邦聯賽他們也都有球隊。

Buchbinder Legionaere隊有不少球員都曾經來台灣打國際賽,不過德國會派出國打國際賽的成員,包含在奧運最終排名賽讓中華隊只得兩分的那支德國隊,都是以年輕的二軍學生球員為主,一軍的老球皮很少會出現在國際賽上。箇中原因相當簡單,學生以外的球員平常需要上班,所以只能派出請假不會被炒魷魚的學生與賽。

最後,對於在小聯盟拼戰的德國球員不需要抱著過高的期待,因為德國球員沒有一定要打上大聯盟的強烈動力,很多球員只把赴美打球當作出國一兩年體驗一下而已。德國的年輕人很熱衷在二十歲以前要隻身到國外體驗外國生活,棒球只是其中一個管道,許多德國球員在去美國前都已經簽好兩年後在德國的工作契約。大聯盟球隊簽德國球員的動機,和簽中國球員差不了多少,主要還是著眼在推廣棒球這項運動上。

文章標籤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