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泓志  ▲郭泓志 / Zimbio


 他很真,豪爽而不造作;

 他毫不藏私,侃侃而談之餘,亦不失幽默;

 他目光如炬,14年旅美生涯磨難不斷,卻絕難淘洗他的豪情壯志。

 

 


王建民  ▲王建民 / Zimbio


 約莫六至七年前,大聯盟棒球猝然闖進了台灣人的日常生活。

 緊接在陳金鋒、曹錦輝的腳步之後,兩位近代台灣棒球史上最強大的投手──王建民、郭泓志,先後在世界棒球的最高殿堂中發光發熱,再沒有什麼能比這更讓台灣球迷群情激昂的了。

 


王郭雙巨投  ▲王建民、郭泓志 / 中時電子報


 光是兩人隸屬的球隊──紐約洋基&洛杉磯道奇,就頗具話題性。


 首先,兩隊剛好分據在美國東西岸最繁華的兩個大都市──紐約以及洛杉磯,而即便你不怎麼接觸美國職棒,仍有極大可能曾透過電影、書報等媒介聽聞過它們的大名,理由無他,這兩間百年老店出過太多、太多經典的球星:Babe Ruth、Lou Gehrig、Joe DiMaggio、Yogi Berra、Sandy Koufax、Don Drysdale、Roy Campanella……加上地利之便,曝光率連帶居高不下。或許在台灣球迷心中,西岸的道奇隊知名度與洋基有段距離、拿過的世界冠軍也沒那樣多(6座對27座),惟其背後蘊藏的歷史亦相當久遠,純論資歷,道奇實際上還比洋基早了整整18年成立(1883年成軍),更於1947年引進全大聯盟第一位黑人球員:Jackie Robinson,開創了棒壇的新風貌。道奇對於推動棒球國際化始終不遺餘力,更曾引進諸如墨西哥「史上唯一賽揚新人」Fernando Valenzuela、日本「龍捲風」野茂英雄、「韓國特快車」朴贊浩、我國陳金鋒、郭泓志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球星。談及帶給世人的影響,藍衫軍與洋基相比毫不遜色。


 那些年,這兩支名門球隊便隨著王建民投一休四的輪值表、以及「小小郭」亡命狂飆的豪氣後援,義無反顧地進入了台灣人的日常生活。興許棒球是僅次於政治最能讓台灣民眾熱衷長存的事物吧(順勢還消弭了對立),尤其在王郭之前,嚴格說來大聯盟中並不存在能長久站穩、且迭出佳績的台灣球員,對於同樣懷抱旅美夢想的所有後輩而言,他倆,是傳奇的開拓者;對於所有台灣球迷來說,除了同感與有榮焉之餘,他倆所代表的,實是一超越成績以及球場之上、絕難跨越之整個時代的偉大象徵。


 然而迢迢人生路,畢竟沒有誰能永遠處在高峰,總如潮起潮落般、難免偶見顛簸。近幾年王郭二人不約而同陷入低潮,最新的情況是王建民仍不打算放棄、將再給自己一年時間;郭泓志則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返台加入中華職棒統一獅隊、貢獻畢生所學。而在這,我們談小小郭就好。

 


郭泓志3  ▲郭泓志 / Zimbio


 以一個球迷的觀點來看,的確,沒能看到他繼續在大聯盟賽場上揚威、說不惋惜那絕對是騙人的,但細數這些年來,不論是王建民或小小郭,他們的斐然成績有目共睹,而再怎麼強悍的戰士、終有一天得褪下戰袍。即使只是透過螢光幕,身為一介球迷能夠見證、參與他們功成名就的過程,已是一讓人極其欣喜的人生樂事。尤其此前從沒有台灣球員證明自己能夠「站穩」大聯盟、證明自己能在那兒闖出一番成就,但王郭不僅做到了前人未盡之事,更擔綱火炬傳遞者的關鍵角色、將他們的經驗傳承下去,才有了今日年輕小將前仆後繼、競相追尋旅外夢的景況。某種程度上而言,說這過程十足不可思議、我想半點也不為過,


 正如同兩週前與小小郭的會面,至今仍讓我感到無比震懾。

 

 


 ▲郭泓志投球精華


 你,對於郭泓志的印象是什麼呢?


 是那霸氣橫陳的投球英姿?

 刁鑽難擊的剛猛速球?

 亦或是始終如一的自信四溢?

 

 


郭泓志霸氣拉弓  ▲郭泓志 / Zimbio


 記憶中、矗立在大聯盟投手丘上的郭泓志,幾乎就是「自信」的代名詞。眾所周知,小小郭素以極快的火球作為主力武器,加以節奏明快、毫不拖泥帶水,總與打者正面交鋒的投球風格,一舉一動無不反映了他直來直往的豪邁個性, 也是他十四年旅美生涯的註冊商標。


 那麼褪下球衣後,場下的郭泓志又是如何呢?

 

 

IMG_0952   

 茶敘過程中,小小郭帶給我的感覺,同在場上投球般,雖然身著輕便服裝,但威壓感依舊,無論是眉宇或談話間,都難掩滿溢的自信。若要挑揀三個詞兒來形容郭泓志,「目光銳利、妙語如珠」大略會是我前兩個答案。真的是直到這次會晤才首次「親眼」見識到郭泓志原來如此幽默,相較於「惜字如金」的「台灣巨砲」陳金鋒、抑或是「大音希聲」的王建民,小小郭顯得是相當健談,固然有時答案比較精簡──一如他的直截了當,但不時會冒出一些有趣、kuso的字句(後述),與他在球場上冷酷至極、彷彿把打者視為大敵的強悍形象全然迥異。

 

 

IMG_0959   

 至於剩下的最後一個詞兒?我想那會是「飽經風霜」

 這並不是說郭泓志有年紀了,事實上他現在也才32歲,還正處於選手的巔峰期,只是他一路走來,實在受到太多磨難、經歷了太多風風雨雨。


 從十八歲轟動國內棒壇的「國手除名事件」,到揚威美國職棒大聯盟,再到今日回歸中職、成為史上最高薪球員(與統一簽下三年合約,總額4080萬),中間歷經兩次Tommy John手術、大大小小的肘部手術(含Tommy John在內,一共五次…)、以及投球失憶症(Yips)。截至目前為止,郭泓志的棒球人生,從來就跟「一帆風順」、「如履平地」等詞句完全扯不上邊,甚至絕大多數時候都處在於逆境,但他不僅屢撲屢起,每當跌落,躍起的高度更比誰都來得高,「不死鳥」的綽號也因此不脛而走。


 似乎總是這樣的吧,所謂的勵志故事,通常名字、主題、結局都只告訴了我們一半的事實,另一半卻很難不跟噩運糾纏在一起。

 而大凡故事都有畫下句點的時刻,經歷了一年多的沉寂,郭泓志決定回歸故土,歷經滄桑的他,自信依舊,更添了幾分沉穩,不再是當年那個年少輕狂的「叛逆」小伙子。

 

 

IMG_0949   

 對於小小郭,也許是因為在電視上看慣了他那「不管面對任何打者、處於任何情勢下」都能泰然自若的氣質,事後發覺,比起那些常人如數家珍的成就,我更有興趣、或說更好奇的,是關於他所經歷過的「困境」這一塊。


 比如,上大聯盟這麼多年來、曾面對過「最感棘手」的打者;比如,從固定五天登板一次的先發投手(Starter)、再變成中繼(Reliever)、乃至於終結者(Closer),這中間心態的轉變上究竟是如何;又比如,道奇對於郭泓志的使用上是非常小心,前任總教練Joe Torre曾說:會盡量少讓小小郭連兩場出賽,但比賽中會遇到什麼樣的情況並非常人所能預測,有時這個時間點可能就是需要郭泓志站出來,然而由於他前面兩天都已經上了、所以這場只能坐壁上觀。我蠻好奇的是:小小郭可曾因此而去跟教練團溝通?

 


Albert Pujols  ▲強打Albert Pujols / Zimbio


 關於第一個問題,郭泓志只停頓了幾秒就做出了回覆:

 「應該算是……(Albert) Pujols吧!」,原因則是「印象中他就什麼球都能打。」


 在得到答案後,這邊我又追問了:「包含2010年創下道奇隊史防禦率新低的賽季(該年郭泓志的防禦率僅1.2)也是如此嗎?」

 事實上那年他跟Pujols並沒有對決過(囧),不過幽默的小小郭還是丟了一句:「那時候…那時候就比較簡單點。」全場頓時莞爾。

 


王建民2  ▲王建民 / 圖片來源


 小小郭最後說到:「可是其實每個打者都很強。」這跟之前王建民受訪被問到:「怎麼對魔鬼魚(光芒前身)特別沒辦法?」時所回覆的:「他們也是一支大聯盟球隊呀…」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關於第二跟第三個問題,應該要放作一起看,我們都知道、郭泓志之所以會從一介強力先發變作後援投手,最大的關鍵自然是他那讓球團不得不「嚴正看待」的傷痛史,除此之外,「保護政策」也絕對是必要的,帳面上看來,先發投手投一休四、用球數100上下,跟可能兩天上場一次、一次投個15~20球的後援投手相比,前者似乎比較操勞,實則不然。只要有比賽,牛棚投手多需在場邊待命,扣除表定不必上場的日子,每天練投下來、工作量不比先發投手少到哪去,若沒做出適當調配,恐會加速手臂的耗損、對於球員的職業生涯茲事體大。


 有鑑於郭泓志傷痕累累的左手肘,道奇決定讓他在2008年球季轉任全職中繼,心態上,小小郭說他其實「還好耶,並沒有想太多。」

 「會當中繼,主要是因為有機會,當時球隊需要一個中繼。我覺得並不是因為我的角色比較適合去當中繼,而是像剛剛說的,球隊給你什麼角色,你怎麼去適應它。如果沒有去想辦法適應它,我可能不會在這個地方了。」


 後來郭成功贏得了屬於他的位子,從長中繼幹起、接著成了不可或缺的布局投手、再到正選終結者,郭泓志說:「丟第八局跟第九局,其實是差不多的,只是承受的壓力不一樣。」當然跟先發比較,還是各自有各自的不同。

 

 

 ▲郭泓志,創紀錄的登板


 將郭定位為中繼,道奇球團對他也確實非常保護,攤開郭最精華的三個年份(2008~2010賽季),一共以後援身分出賽130場,當中僅有九次「連兩場」出賽的紀錄,並且只有一次「連三場」出賽的記錄,那發生在狀況最好的2010年(9/1~9/4,9/2為休兵日),算是特例。而這九次的「背靠背(back-to-back)登板」、一共19場比賽中,僅有四場球投球局數超過了一局(均集中在2008年賽季),同時僅有五場球的用球數大於20球,三次集中在2008年賽季,那時郭的定位是長中繼,蠻能理解,剩餘兩次則出現在2010年賽季,以這樣的出賽控管,不難看出球團相當保護他,Torre絕非虛言。


 而誠如小小郭本人所說,這九回「連兩場」出賽紀錄,除了2010年曾在5月就提前加重頻率(發生在5/12~5/14間,5/13為休兵日,而5/12郭泓志投了0.2局、用了14球,故並不算是典型的連日出賽),其餘「八次」都發生在六月過後,球團著重的點是要能讓旗下球員「撐過一整個賽季(162場比賽)」、避免六七月時就因為疲勞、傷勢提前中離,是一循序漸進的過程(當然,季後賽另當別論)。也因此,除非真有必要,否則球季之初,球團會盡量避免讓選手過度出賽,所以郭泓志也不會特別去抱怨,而這也並不只「專門」因應他去設定,對於每位球員都是如此。

 

 

郭泓志加盟統一獅  ▲郭泓志加盟統一獅 / 中央社


◎寫在最後:

 這回,有幸能見到大聯盟球星的丰采,似乎再多的謝辭都不足以聊表我心頭的感激,尤其郭泓志又是一位如此特別、如此了不起的球員。

 作為最早一批在Big League取得成功的台灣球員,郭泓志很是健談,過程中如沐春風,而整段對談下來、讓吾輩收穫最大的,絕對是小小郭寶貴的經驗分享,因為那是生活在這塊小島上的多數蒼渺人們不知也不能為也。


 如今的小小郭,不僅僅是以人氣球星的身分回到這裡,更承載著十四年旅美生涯洗鍊的精華,並打算將其分享予這塊土地上、所有同為這顆142公克小白球而奮鬥的人們。

 

 倦鳥終究歸巢,

 惟燕雀安知「泓鵠大志」?

 

 且讓我們翹首盼望,「不死鳥」再次展開雙翼飛翔。


_____

◎文:火光飛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