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中華職棒 (307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今天在雅虎奇摩的首頁上看到一則報導,標題叫做「賭球遺害,職棒收視率掉很多」,因為跟棒球有關係,而且看到這則新聞標題的時候,覺得理所當然,於是就點進去看了。結果看了內容之後發現很難苟同,因為新聞當中認為去年中華職棒爆發放水事件,不但影響到中華職棒的收視率,也同樣影響到美國職棒跟日本職棒的收視率,這個說法並不正確。

◎原始新聞連結:【中時】賭球遺害 職棒收視率掉很多
◎為預防新聞過久而被自動移除,圖片備份


▲中華職棒發生假球案,對收視率與票房造成衝擊


  新聞當中提到「中華職棒平均收視率下降三成以上」,這確實是受到職棒假球案件的影響,畢竟爆發假球案的就是中華職棒聯盟本身,當然會對自己有所衝擊。依據雅虎奇摩網站2009年10月底的民意調查,確實有26.5%的民眾表示「心死,再也不看了」,頗接近新聞中所稱的平均收視率。
  而就進場觀眾來看,截至目前為止,中華職棒今年每場的平均進場人數為2,669,與去年全年平均每場3,742人,下滑了28.67%,都相當接近文中所說收視率下滑三成的數據。(但有趣的是,2008年底也爆發米迪亞暴龍放水事件,即「黑米事件」,但結果2009年平均進場人數,反而從2008年的1,922人,進步到3,742人,只能說2009年底爆發的規模太大,甚至包含人氣隊伍兄弟象,對票房確實有相當嚴重的影響)

  但是我實在不了解,文中提到美國職棒也受到牽連,收視率剩0.20,甚至比中華職棒還低,這則是完全沒有任何關聯性。新聞中甚至還說日本職棒轉播收視只有0.01到0.02這也跟中華職棒假球案有關,就更莫名其妙了。姑且不論記者口中的「資深電台主管」是哪位,記者要發布這種新聞,自己都不會覺得不合理嗎?看記者要自己吐槽,或是訪問其他體育主播、球評確認一下也好啊,不該全盤接受這種錯誤訊息吧?


▲去年的票房盛況,今年已不復見

  先說日本職棒的部分,日本職棒在台灣本來收視率就很低,中華職棒不管有沒有放水案都是如此。日本職棒之所以在台灣收視率不高,有許多原因,像是時間跟中華職棒衝突,球迷對球隊、球員不熟悉,日本職棒步調較慢等等。而且日本職棒畢竟不像美國職棒是世界殿堂,在日本職棒打出好成績,比不上在大聯盟打出好成績讓人振奮,很難像引發近期媒體炒作王建民、郭泓志那樣子的效應。
  從過去緯來轉播(20000-2001年)、民視轉播(2002-2004年),或是ESPN轉播(2005-2008年),收視率都不高。當年緯來還主打的是日職最有人氣的球隊,讀賣巨人隊的比賽;ESPN在2005年也主打太平洋聯盟人氣球隊西武隊的比賽,近期則改轉播有台灣選手的樂天金鷲隊,但是收視率都沒有顯著的上昇。
  而今年八大電視台娛樂K台轉播日本職棒,收視率可以低到0.01到0.02,一方面是他們球季開始了才著手轉播,宣傳跟籌備不足(到現在都還有人不知道今年有電視台轉播日職的事情),另外一方面是八大娛樂K台在某些地方根本看不到(第四台系統業者問題),球迷就算想看也看不到。加上台灣觀賞日本職棒的人口本來就不多,基本盤原本就不夠,收視率才會如此之低。


▲在台灣,日本職棒收視率長期都不高


  美國大聯盟賽事收視率探底的原因,我想不用說大家都很清楚:王建民。新聞文中也提到2007年大聯盟收視率最高可以到2%,原因只要去查一下就知道了,王建民在2006、2007是顛峰期,都拿下19勝,當時在社會上也引起了一股王建民旋風。媒體天天報導,連不太看棒球比賽的人都開始關心王建民的成績,不看美國職棒的人開始看,所以那時候收視率都很高。
  之後王建民就開始受到傷勢困擾,2008年跑壘受傷沒把球季打完,戰績也剩下8勝2敗,2009年只拿了1勝6敗,大部分時間都在養傷,更不用說今年全年報銷了。很多2006、2007突然開始看大聯盟比賽的球迷,主要都是衝著王建民看的,王建民長期受傷,收視率當然就降下來。郭泓志跟倪福德雖然也有出賽,郭泓志更有亮眼的中繼後援表現,但他擔任中繼後援、出賽不固定,電視台也沒有專心選播道奇的比賽,當然無法養成收視習慣。
  更何況,很多人是因為王建民才看美國職棒,這所謂1%-2%的收視率,也都是衝著王建民來的,而不是郭泓志。王建民一旦長期無法出賽,大家看不到王建民,自然就會慢慢減少對美國職棒的關注。
  而且,美國職棒跟中華職棒的假球事件實在是兩碼子事,怎麼會因為中職打假球不看美國職棒?這邏輯太奇怪了。如果美國職棒收視率跟中華職棒放水案有正相關,那為何收視率從2009年就開始嚴重下滑?2009年中華職棒的收視率跟票房可都是比2008年還好!



▲王建民無法出賽,才是讓美國職棒收視率低下的原因


  說了這麼多,其實想講得很簡單,「中華職棒打假球,只會影響中華職棒自己的收視率,美國職棒、日本職棒才不會受影響」,如此而已。事實上,只要有持續關注美國職棒跟日本職棒,自然就會知道收視率的變化因素,相信各位記者先生應該也能判斷才對。
  負責美國職棒跟日本職棒的單位,也不要把收視率的問題怪到去年的假球案,而要好好的自己經營跟宣傳才對。


●參考資料
假球案又來了,你會繼續支持中華職棒嗎?(奇摩民調)
中華職棒觀眾人數分析(PTT棒球版名人卡好的網站)
王建民於大聯盟的例行賽成績(台灣棒球維基館)


 

風城之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歷2009年末的大掃蕩,戰力幾近喪失殆盡的兄弟象隊,在中職21年上半季相當合理的以第三名作收,但是,截至9月13日為止,系列戰橫掃興農牛的兄弟象,不止拿下隊史一千勝,更亮起了下半季封王魔術數字M9!

Li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肯米(kenmy)

在經歷21個年頭後,兄弟象在9月10日達成千勝的紀錄,共花了2038場達成1000勝963敗75和勝率0。509的成績,雖然比不上統一獅隊在09年上半球季就達成的千勝紀錄,也比不上目前比了2041場共1083勝878敗80和的成績,但球隊經營的久,才擁有的千勝成績,是不可抹滅的事實,還是該慶賀一下。

肯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陳穎

中華職棒開打前的1989年九月,中華職棒透過時任聯太傳播公司副總經理的屠德言代為尋覓洋將,屠德言透過美國多位球探、經紀人與職棒球隊的幫助,找到了23名外籍球員來台灣測試,最後中華職棒創始的四支球隊各挑了4名球員入隊,這16名洋將包括了後來在中華職棒留下不少記錄的瑞奇、鷹俠、湯尼、史東等球員。

其實,原本要來台參與中華職棒測試的球員是24名,而那名「消失」的第24名球員,當年之所以改變心意不來台的原因,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有機會在九月時一圓大聯盟夢。這名台灣棒球史上首位和中華職棒擦身而過的洋將,是當時隸屬於紐約大都會小聯盟系統3A Tidewater Tides隊的內野手Mike DeButch。

Mike DeButch.bmp 
▲Mike DeButch。

1963年8月21日出生的DeButch,在1984年業餘選秀會以第八輪第195順位被聖地牙哥教士隊選中,但從1986年開始他的在3A卡了三個球季,防守位置也一路從游擊移防到二壘接著又移防到外野。1988年球季中Debutch轉到紐約大都會系統,1989年他在2A打擊成績不錯,終於被升上3A,而且守備位置也從外野回到游擊。雖然1989年球季在3A的打擊三圍只有0.248/0.335/0.343,不過Debutch應該是認為自己有機會在九月時上大聯盟觀光,所以才會婉拒來台灣打球的機會。

那麼,Debutch後來有上大聯盟嗎?

答案是沒有!1989年大都會隊並沒有將他升上大聯盟。Debutch後來還曾轉隊到芝加哥白襪隊與底特律老虎隊,但同樣也都是僅在小聯盟出賽,1992年球季後Debutch就離開了小聯盟系統,終其職棒生涯都沒有登上過大聯盟舞台。

※附錄:
Mike DeButch的職棒生涯成績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陳穎

「棒球先生」李居明一度是兄弟象隊的招牌,在台灣棒球史上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陰錯陽差的,他卻從來沒有當過兄弟象隊的總教練。

當年兄弟象原本已經要跟他簽包含未來總教練約的球員合約,但後來李居明卻在一陣兵荒馬亂(註一)下轉檯(註二)台灣大聯盟,在台灣大聯盟褪下球員身份後,李居明也僅在2001年擔任過一年的誠泰太陽隊總教練,2002年轉往嘉南勇士隊擔任打擊教練。2003年兩聯盟合併,李居明受限於「叛將條款」無法繼續留在職棒圈,一直到2004年底才回鍋兄弟象。

2005年總教練還是林易增,李居明自然不可能當總教練。2005年球季後兄弟象隊要換總教練,原本包括大家都在猜不是王光輝就是李居明,但兄弟象隊領隊洪瑞河當時找幾位主力球員談過後,決定讓吳思賢這個曾經被罵「叛徒」的人當總教練。吳思賢當了一年戰績不佳,隔年就換「萬人迷」王光輝接手總教練一職。

2008年李居明升任兄弟象隊首席教練,擔任王光輝的副手。但不過才轉任首席教練一個球季,2008年季末兄弟象隊以「景氣不佳」為由(註三)解約三名教練:林百亨、吳聲武和李居明,李居明再次離開兄弟象,轉往業餘球界執教。兄弟象隊總教練,終究還是沒有輪到當初原本早就「預定」是未來總教練的「棒球先生」李居明來當。

註一:可參考「
李居明跳槽事件始末」。

註二:梁功斌談及簽下李居明的過程時
:「當時陳進堂希望我幫忙牽線李居明,但因為兄弟隊住的飯店換了,所以我不知道該怎麼聯絡他,如果問記者,他們一定會知道那魯灣有動作,所以這件事就擱著。有一次我到屏東,飯店的老闆很熱情的招待我,言談中他透露了他在台南還有一間飯店,而且兄弟當時就住在飯店裡,我就這樣聯絡到了李居明,所以我一直認為他加入那魯灣是天意。」

註三:當時李居明的月薪是16萬元。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田/台灣台北】

原本今年要拼生涯百勝的統一獅投手潘威倫,今年球運似乎和三連霸的獅隊一樣「獅落」,目前只累積8勝11敗,不但是目前最多敗的投手,而且上次勝投已是8月8日的事了,勝場停留在97勝已經一個月了。

 

pro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田/台灣台北】

職棒21年進行到最後一個月,各隊都只剩下不到20場比賽了。今年最讓大家跌破眼鏡的,應該就屬三連霸的統一獅了。上半季墊底外,下半季戰績雖有好轉,但看來要打進季後賽的難度不低,和三連霸時期真是天差地遠,真是「獅」落的一年。

pro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陳穎

最近美國職棒大聯盟的「老菜鳥」John Lindsey升上大聯盟的事情,讓我想起前味全龍隊、時報鷹隊的投手,在台灣有「黑將軍」之稱的史東(Joseph Strong),因為他也是一名「老菜鳥」。

1984年史東從奧克蘭運動家隊的小聯盟系統展開職棒生涯,但到了1989年他最高只上過2A,而且只有短暫的6場比賽,大部分的時間他都待在1A。這時候中華職棒前往海外召募洋將,史東就飄洋過海來到台灣,以洋將選秀狀元之姿加盟味全龍隊,並且在1990年拿下台灣職棒史上第一個防禦率王,隔年又奪下勝投王,1992年則成為當年度中職最多三振的投手。

1993年史東回到小聯盟系統,在聖地牙哥教士隊的小聯盟體系中最高升到3A,此時他已經30歲。1994年他轉至芝加哥白襪隊的小聯盟發展,隔年又轉往獨立聯盟球隊效力。1996年史東再度來到台灣,轉投時報鷹隊。1997年史東查無出賽記錄,有可能是前往某獨立聯盟發展或是休養生息一年,不過年底他參加了韓國職棒的測試會,成為韓國職棒洋將選秀的選秀狀元,並且在1998年加入現代獨角獸隊,成為韓國職棒第一批的洋將。

1999年史東又回到美職體系,加盟坦帕灣魔鬼魚隊,但還是一樣在小聯盟打滾。2000年史東轉投佛羅里達馬林魚隊,5月11日,他被升上大聯盟,此時他已37歲,離他初進小聯盟時,已經過了16年。最終史東在大聯盟出賽了兩個球季,出賽23場主投26.1局
,留下1勝1敗1救援、防禦率5.81的成績。

2002年起史東再度開始在小聯盟、墨西哥聯盟、獨立聯盟間流浪的日子,最後的出賽記錄是2004年在獨聯,之後他才褪下球衣轉任教練,結束這段漫長且橫跨多個國家的「流浪球員」生涯。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上一篇寫球場介紹的文章已經是去年五月的事情了
隨著球場巡迴報導越來越多篇,也意味著大多數的球場都走遍了
不像以前隨便走到哪一座球場都有新文章可以產出
原本以為寫完屏東球場之後就會暫時告一段落
但沒想到今年冒出一座桃園棒球場,讓我又有一個新的目標
就是要找時間把桃園球場給好好走一遍,在網路上也看到不少桃園棒球場的介紹
但自己寫球場介紹的文章也寫了十幾篇了,總覺得應該把它完成才是
隨著暑假的結束,終於可以喘口氣,九月初決定好好放自己兩天的假期
走了一趟屏東球場,將棒球場巡迴報導拉到台灣最南部的一座球場
屏東棒球場.jpg


vaderis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肯米(kenmy)

就當原本以為假球案又再度無聲無息的消失之際,曹錦輝回國被航警攔下而再度面對司法的詢問,最終在面對記者時,步出法庭痛哭流涕,對不起球迷,只是在這樣的結果下,有些球員替曹錦輝講話希望給予生路,又讓我回想起年初葉君璋曾說過希望給曹錦輝一些機會,只是開了先例,誰又來給其他涉嫌的球員生路?

肯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田/台灣台北】

兄弟隊洋投麥格倫 8月31日昨晚主投8局無責失,可惜被守備失誤拖累而吞下第七敗。原本麥格倫要爭取本季第10勝、加入隊友羅曼與卡斯帝,成為兄弟今年第三個10勝洋投,看來還要等一等。

 

pro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的文章已經講過了,台灣的法律人大概是不懂台灣棒球怎麼爛掉的,現在這篇新聞裡面程主任觀護人一句「沒有汙染棒球環境」,簡直讓人噴血又噴飯。

  簡單的來講,1996年時報鷹隊事件,大家應該還記憶猶新吧?

  當時其中一名涉案球員楊章鑫,底下教出來的學生就是蔣智聰、林津平、許志華、陳嘉宏等四員。

  我不知道是不是要等到以後這四個人底下再牽出一堆新的名字,我們的法律人才會知道什麼叫汙染棒球環境。老實講,也不是說就要對涉案球員趕盡殺絕,什麼工作也不能做。今天他們要開怪手、開早餐店、夜市擺地攤,還是說有本事去企業行號上班,這我都不管,只是他們不該再碰棒球這個領域。

  一直有種「也許台灣這樣的環境,就是活該有簽賭棒球」的想法。

  巴基斯坦的律師對於打假球的板球國手以「叛國罪」起訴,假如說棒球真的是國球的話,像這種職棒簽賭的傢伙,應該一個個都以叛國罪起訴。

  不然,就像吾友火風講的:「用啥背信起訴,還不是整天嘻皮笑臉」,搞了半天搞不好還可以重新回去摸棒球,多美?

  這樣對得起認真打球還被嫌「都打假的啦」的球員嗎?

  我們的司法機關,到底在想什麼?

GeppyX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田/台灣台北】
兄弟八月經過一輪10連勝後,不但率先拿下下半季第20勝,也打出全隊的氣勢。上週就靠著這股氣勢,在投打表現都不是頂好的狀況下,仍然繳出22敗的成績,繼續坐穩領先位置。 而原本墊底的La new,則是四隊投打表現最佳的,單週取得41負的佳績,追過統一站上第三,但兩隊仍落後領先的兄弟有6場勝差。

pro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肯米(kenmy)

繼今年的豆花妹,卡卡替熊隊開球後,統一獅隊在天母球場與近期頗夯的奕瑞科技的Alt Ctrl品牌結合,Alt Ctrl安心隨身碟與安心亞將現身天母棒球場,與球迷共樂,這不但是造福球迷,也能吸引更多不同產業進職棒圈,對於統一獅隊來說,也將與黑貓宅急便共同舉辦主題日,讓天母球場熱鬧一下。

肯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田/台灣台北】

八月22日比賽的七局下,張泰山從La new熊隊的洋投銳手中,打出了生涯第1583支安打,超越黃忠義於2008年退休時所立下的「東哥障礙」。

 

probaseb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月20日在新莊舉行的象獅之戰,發生了總教練揮拳打傷球員的事件
雖然時間已經過了將近一個禮拜,但我還是有話想要說
總教練的職權除了包含調兵遣將之外,還擁有什麼樣的權力呢!?

vaderis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來,總是聽到球團喊著「要解散」的聲音,雖說這樣的方法或許能夠刺激部分球迷進場救票房,但狼來了的戲法總不能一再使用。也時有聽聞「有企業想要籌組加入職棒隊、接手現在經營的職棒隊伍」,但大多是雷聲大雨點小。雖然是這樣,偶爾也是有好消息的,像是台啤曾經透露先組甲組再組職棒隊,台中市長胡自強也曾說過要組職棒隊。先不論實現與否,目前職棒隊只有四隊,對經營者來說的確是個警訊。

 

    過去,中華職棒聯盟最多曾有七支球隊參加比賽,若要算那魯灣職棒聯盟,那同一時期台灣職棒場上可是有十一支職業球隊。但在時報鷹因簽賭案解散、三商虎、味全龍結束球團經營後,中職僅剩四支球隊,而若干年後台灣大聯盟與中華職棒聯盟合併,中華職棒聯盟比賽隊伍再次成為六支,也為職棒再次帶來契機。但,職棒復興的契機卻又在一次又一次簽賭案後再次破滅。職棒十九年米迪亞暴龍隊涉賭遭停權,中信鯨無預警解散後,職棒二十年又只剩下四隊。現在中華職棒的狀況,真的只能說是「缺一不可」,只要少了其中一支球隊,那中華職棒聯盟就可以說是瓦解了。

 

    說來也很奇妙,像是職棒這樣的營利事業,一般來說球團都是希望以「賺錢」為主,但近期國內球團好似都以「少賠」為中心概念去經營,為什麼?為什麼大企業願意贊助但不願意經營?說穿了,其實還是球迷進場的問題。曾有球團提出數據,每場比賽的進場人數要到一定數字後,該場收支才會平衡。原本去年球季有一波棒球熱潮,但又因為假球案使得球迷不願進場,進而影響球隊收支。或許球團用心規畫活動、安排主場的飲食、交通等,但無奈的是假球傷害遠比這些來的大。

 

    若真要籌組職棒的第五支隊伍,首先必須要有企業願意出來號召,但台灣的企業大多是以贊助為主,鮮少有大財團、大企業願意經營。再來是球員的加盟問題,國內業餘仍不乏許多好手,其中更有許多早已成名的球員。或許仍有不少業餘球員或是高中、大學球員對職棒有夢想,但在大環境的影響之下,職棒球場到底能讓這些球員打多久,這也成了他們思考的問題。因此,有人選擇在縣市棒球隊、台電、合庫打球,而不願意投身國內職棒場上。

 

    以國內大企業不願、不敢出手經營的現狀來看,或許找尋外資籌組第五隊是個選擇,但這樣的選擇也是有些隱憂。誠泰COBRAS解散前兩年,原本是預定由九禾企業來接手經營,但之後因故被否決,再由林致光先生繼續經營誠泰COBRAS,該球季結束後則是由米迪亞經營該職棒隊,並更名為米迪亞暴龍。如果連國內的企業我們都無法了解他們的經營狀況和背景了,那外資進來我們有辦法了解嗎?

 

    如果根據報載,以大陸球員為主的話,我們能否從其中得知他們的棒球水準?倘若差距過大,這支球隊是否也會影響票房?是否會有太多球迷願意欣賞這種「大人打小孩」的球賽?另外,這支球隊的住宿與交通方面問題要如何解決?如果沒有相關的配套措施就倉促成軍,這樣的球隊在管理上、紀律上一定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個人認為第五隊的誕生對國內職棒是個暫時的止痛劑,但以外資為主的大陸隊伍,個人認為是雙面刃。除了相關單位運籌帷握必須拿捏好分寸外,審核與相關機制必須建立好再實行較為妥當。但,無論如何,前提是改善國內的運動環境,讓制度健全、讓球員有保障,並且不再讓球員涉汲簽賭,否則就算有第六隊、第七隊願意加入都是枉然。

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苑工商的林子偉選手,日前被傳出已和MLB的球團簽約,而此事件也引起了一些相關的新聞和討論。遙想當年,三民的蔣智賢就是在高中時期,和MLB球團簽下了合約,但當時蔣智賢並未告知學校,使得三民該年度的亞軍資格被迫取消,也連帶影響其他參賽選手的大學保送資格。之後學校雖以事前不知情為由申訴,教育部也取消處分,但這次的事件也給了個校一些省思。

  今天要談的,並不是林子偉選手的簽約與否,而是棒協的一項政策─「高中選手簽約職團棒協將封殺」,學生棒球聯盟秘書長表示,高中選手若簽職棒約或經紀約,一律不能再參與高中賽事。而相關新聞稿中亦表示,高中選手如果違反規定,未來將不得參與學生棒球聯盟中華職棒與中華棒協所辦的比賽,等於在台灣無法延續棒球生涯。體委會也在相關新聞稿中指出,台灣選手加入任何職業球團前,取得高中學歷是基本門檻,這項規定是讓選手能具備更完整的生涯規劃。

  如果高中選手和職業球團簽約,不得參與學生棒球聯盟的比賽,這點並無不妥,畢竟以一位具備職業聯盟實力並簽約的選手參加學生聯盟比賽,就實力上來說似乎有些不妥。但不能參與中華職棒與中華棒協的比賽,個人認為欠缺合理性。而取得高中學歷是基本門檻,讓選手能具備更完整的生涯規劃這句話,似乎也不見得合情合理。

    倘若今天有位球員在高中畢業前和職業球團簽約,並在國內畢業之後才赴該隊打球,那這位球員是否在規範之內?再者,棒協及體委會似乎把中華職棒聯盟和中華隊看得太過重要。或許中華職棒聯盟中,球員具有一定的實力,但是否又有規定球員一定非加入中華職棒聯盟不可?對這些球員來說,加入中華職棒並不是他們唯一的棒球路。台電、合庫、城市隊,不也是這些球員的一條路嗎?

    另外談到中華隊的部分,若之後兵役真的改為募兵制,那這些旅外小將對於中華隊的參與度還會高嗎?過去中華棒協總是用兵役和國外的球團談國際賽徵召,如果兵役問題徹底解決之後,別說球團不會回應,球員也不見得會想主動參與相關賽事。再談到另一個問題,如果這些選手在國外闖出了一番成績,屆時棒協又會怎麼做?郭泓志的例子還在眼前,誰知道會不會又有下一個郭泓志?

    另外談到生涯規劃部分,其實在國內這樣的環境下打球,不只還沒進場的球員不安,就連已經在職棒打球的球員也不見得能夠安穩。試問,國家是否幫了這些國家英雄做過什麼生涯規劃?國外球團看中這些年輕選手的,除了年輕之外,就是發展潛力,所以有許多選手高中畢業後便遠赴異鄉圓夢,這不也是他們的生涯規劃?說穿了,生涯規劃這樣的限制理由,根本不是理由。

    從這次的新聞解讀起來,個人真的不知道封殺這些球員的理由何在。所提出來的理由,根本也不算是理由,說穿了只是種「命令」罷了。這些決策者是否真的有替這些球員想過?比起限制這些球員出外打球,不如想辦法改善國內職棒環境,這才是比較正向的做法吧?

    沒有人有權利決定別人的未來。

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肯米(kenmy)

從國小少棒開始,棒球界提倡愛的教育希望學生們從快樂中學習成長,這是對培養學生學習中相當重要的關鍵,因為球員願意接受教練的觀念指導,進而從中得到進步,這是球員成長中相當重要的關鍵。

肯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陳穎

陳瑞振打黃仕豪這件事情引起不小風波,過去中華職棒類似的教練和球員的衝突,最有名的應該是1999年10月11日味全龍隊總教練徐生明和球員葉君璋在球場上的嚴重衝突。那件事情嚴重的程度後續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後來以葉君璋被扣薪做為結束,此事並未繼續鬧大。

而在兄弟象隊中,教練和球員的場邊衝突事件,陳瑞振與黃仕豪的案例也並不是唯一一次:2005年5月21日在天母棒球場La new熊隊和兄弟象隊的比賽中,就曾經發生吳思賢和彭政閔有「身體接觸」的場面。

那是該場比賽的五局下半,兄弟象隊攻佔滿壘,兩出局後輪到陳瑞振打擊。陳瑞振擊出了一支中外野安打,在三壘與二壘上的陳致遠和彭政閔相繼回到本壘,但原本在一壘的陳懷山卻在踏上三壘前被觸殺,成為該局的第三個出局數。由於陳懷山被觸殺發生在彭政閔回到本壘之前,因此彭政閔雖然奔回本壘,但是並沒有取得這一分。

象隊的三壘指導教練吳思賢認為彭政閔跑壘太慢才導致沒有得分,因此突然在這個半局結束後推了彭政閔一把,彭政閔也用他的招牌瞇瞇眼盯著吳思賢教練看,兩人差點就要在場邊發生衝突。幸好,隊友們在這時及時把兩個人架開,才讓全場6533名球迷和電視台的攝影機,不至於看到更激烈的肢體衝突場面。

賽後吳思賢教練表示這是「誤會」,彭政閔則扳著臉說「都是我不對」,這個場邊的小插曲就此結束,並未釀成更大的後續效應。吳思賢如今已經離開兄弟象隊,而彭政閔則已經完成千安里程碑,是中華職棒最具代表性的打者之一,若不是這次在象隊中發生類似的衝突場面,這件事情或許也不會再被人想起。

※該場比賽的記錄如下:

http://www.cpbl.com.tw/GResult/Result.aspx?gameno=01&pbyear=2005&game=97

ott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