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8_234710   

 

【雷聲若響#7】日本職棒的超級機器人大戰-交流賽

 

 

 

今年交流賽又將接近尾聲,我本來這篇是想要在交流賽以後來和大家探討這個問題,但我看時間差不多了就提前和大家聊聊交流賽給球隊帶來的影響。

 

 

 

交流賽起源於2005年,由於前一年發生了「球界再編」的事件後,本來保守的日本野球機構被迫於開放跨聯盟的交流賽,這個變革我個人認為是改變日本職棒近十年歷史的最大變化。

 

有的球隊在交流賽前所向披靡,進入交流賽後卻如阿公八十一樣軟趴趴。有的球隊交流賽前萎靡不振,進入交流賽後卻變成一尾活龍。有的球隊交流賽期間打遍天下無敵手,交流賽結束後回歸季賽卻一敗塗地。有的球隊交流賽期間慘不忍睹,回歸季賽後卻拉尾盤殺入季後賽。
到底交流賽有甚麼魔力讓各個球隊表現截然不同?還是真的有球隊特別會打交流賽?我們就來看影響了甚麼東西。

 

 

 

  • 對戰對手截然不同

    這個不用說吧?不管投手調度、打線安排、選手運用上面都和同聯盟的對手不一樣。但是有人會問都已經實施那麼多年了還會陌生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一年只遇這四場,還沒來得及熟悉就又遇不到了,然後下次對戰是一年後,搞不好會發現怎麼這個打者對內角球攻擊突然進步那麼多,或是這個投手怎麼會投160KM火球了?! 這些都是讓自己不適應的可能,相對的,對手也可能不適應。對戰對手少數據自然就少,首腦陣的調度上就會變得複雜且困難。

     

  • 二連戰賽制和季賽不同

     

    季賽是三連戰的賽制,偶爾移動到地方球場變二連戰,但大多數都是三連戰,而首腦陣要因應長期季賽而定下的先發投手群都是配合三連戰所訂下來的。但交流賽變成二連戰,本來三號先發變成下一次對戰系列的一號先發,而且可能多休息一天,也可能變成四連戰少休息一天,更何況四連戰的對手都不同。要知道,每個投手對戰到某球隊都會有不同的相性,相對的打者也是有不一樣的地方。

     

 

  • 球場不同

     

    當然啦,你一年只會來這個球場兩次,因為交流賽賽制除二連戰外,是採央聯主場各兩場和洋聯主場各兩場的方式進行,所以一年只會到另一聯盟球隊的球場兩次。天氣不同,草皮不同,觀眾不同,甚至移動距離也不同,這種種的不同都可能為選手的狀況帶來變數。

 

 

 

  • DH制度不同

     

    洋聯有指定打擊,央聯沒有。這個變數就很大了,基本上央聯到洋聯主場的話,打線安排可以比較機動,狀況好的打者可以讓他打DH,並且看狀況調動棒次,但變數在這裡,因為平常的打線是在沒有DH下排出來的,所以打線的連貫性以及機動性等等在插一個DH以後不一定會變比較好。那這樣洋聯取消DH以後不是也一樣嗎?答案是肯定的,洋聯的打線火力基本上在兩聯盟裡面是比較優秀沒錯,但在沒有DH以後,需要DH神來一棒的場面卻變成投手打擊。或是本來打DH的選手因為火力需要上場守備結果分心反而打不到,要不然就是央聯沒打DH的打者在代打上砲聲隆隆打DH以後連泡尿都撒不出來。比方說2005年的交流賽優勝羅德隊,他的打線安排就很機動,早就已經適應交流賽的氣氛,所以羅德隊在交流賽成績一向都不錯。

 

 

 

  • 休息日不同

 

 

 

上面講到二連戰賽制不同,這裡講休息日不同。因為二連戰以後有些球隊的休息日變成禮拜五或是禮拜三之類的,移動也變到那幾天。各位想想如果某年政府宣布禮拜六日照常上班改成禮拜一禮拜四放假,當然你可以大聲說一樣是周休二日沒啥不同,但頭三個月身體狀況一定會感受到明顯不一樣,同樣的,當休息日變動以後選手的身體狀況要重新調整,本來投一休四之類的搞不好變成投一休五,或是變成投一休六,搞不好變少。而打者也是,可能本來固定禮拜一休假和女友約會,結果我休假變成禮拜五女友沒辦法赴約,心理上有變化導致生理,最後就很難打出同等成績。

 

 

 

交流賽有很多不同變數在裏面,能夠適應這個變數並且取得佳績的球隊也很有可能在年底取得優勝。相對的有的球隊可能在交流賽適應不良,接著把低氣壓帶到季賽就一敗塗地,最後B級收場。

 

 

 

以上是我認為的五個可能性,給各位參考和討論。

 

 

 

By 野球News CE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